欢迎访问当阳市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情理法”多元调解 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人民法院“忠&情”清廉速裁团队为司法“加温”

2022-03-24 16:44
来源: 立案庭
作者: 李舒娅    浏览: 933

“各位法官,我们实在是不知道被告的下落,这么多年的钱也要不回来,钱不多,但都是我们的血汗钱呐。”这天,湖北省宜昌市当阳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来了七位农民朋友,他们有的戴着安全帽,有的挽着裤腿,有的衣角还沾着泥。经向他们一一核实诉状和身份信息后得知,七人中最年长的66岁,最小的已逾52岁,他们均起诉同一被告,向其索要劳务工资,起诉金额最少的1000元,最多的7600元,金额总计21600元。

案情就是命令,办案就是责任。立案庭接到原告提交的诉状及相关材料后,迅速将该案移送至本院“忠&情”清廉速裁团队,速裁团队接案后立即尝试多种方法与被告联系,但均未成功。案件顿时陷入僵局,怎么办?想起七位原告饱经风霜和万分焦急的脸,速裁团队所有成员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为了寻找“生机”,团队迅速拟定第二方案:将其中一案通过审判系统进行登记立案,以便通过协查找人的方式查询被告现有联系方式。团队迅速展开行动,经过一系列操作,被告的联系方式终于找到了!经与被告沟通,其非常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还款意愿。在征得原、被告双方一致同意后,调解时间定在第二日上午11时30分,七位原告到庭,被告通过人民法院音视频调解平台参与调解。

调解当日,所有原告均来到调解工作室,在承办法官满心以为事情能快速妥善解决时,被告这边却开始了他的一系列“表演”:多元调解平台不会操作;借条看不清楚;不认识原告;不是本人签字,借条是假的;我没有欠钱......“事出反常必有妖”,被告的小伎俩早已被承办法官识破,不会操作,就一遍又一遍地教;借条看不清,就一张张读,拿到视频镜头前一张张向他展示;不认识原告,那就让原告在视频窗口前和被告一一面对面对话......从11:30—13:00,被告从一开始的死不认账到最后终于承认了所有欠款事实。谁知,在承办法官向其询问还款计划时,他又提出了“诉讼时效”一说,坚称虽欠款属实,但借条均系2017年出具,如今原告起诉早已过了三年诉讼时效,被告不应履行还款义务。所有原告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为了避免矛盾激化,承办法官将七位原告请至另一办公室,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方式,通过说情、明理、释法分析了相应利害关系,为双方厘清相应后果,经过沟通交流,双方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历时两个多小时,调解圆满成功,虽有磕绊且饥肠辘辘,但看着七位原告破愁为笑的脸,听着他们感激的话语,一切也都值得!

当阳法院“忠&情”清廉速裁团队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有案必办,办必有果;有难必帮,帮必解忧”的服务承诺,坚定为人民办实事的信心和意志,扎实解决老百姓所急、所愁、所盼的难题。速裁团队全体成员将继续着力提升审判质效,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以责任和担当守护公平正义,用司法温度彰显为民情怀。

法官寄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权利人应当时刻注意诉讼时效,及时、有效的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千万不要躺在权利上睡觉,否则一旦对方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权利人将丧失胜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