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存款,坐享返利?零亏损理财,稳赚不赔?投资入股,巨额回报?近年来,非法集资依托存款、理财等金融业务,披上养老、房地产开发、生态农业等各色“马甲”,让人防不胜防。
那么,到底什么是非法集资?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非法集资的常见套路:1.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往往注册合法公司或企业,以合法经营为由,编造或者夸大虚假项目。打着经营发展农业、养殖、房地产开发、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产业的幌子,骗取社会公众的信任。
2.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往往承诺投资者高额回报,并以初期足额兑付高息彰显“实力”,以吸引更多投资,等到集资数额达到一定规模,就转移资金或者携款潜逃,使得投资人蒙受巨额损失。
3.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广播、短信、电子屏显示等途径发布广告,公开宣传。有的甚至邀请明星、名人站台,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上宣传造势。
4.传销模式拉人。有些类传销模式的不法分子,会首先利用亲情、地缘关系,编造高额回报,拉拢亲友参与,再通过初期兑付高息、承诺拉人头返利等方式,口口相传向外辐射,使得参与人员几何式增长。
那么,我们该如何防范非法集资,避免落入非法集资的陷阱呢?法官教你牢记“三看三不”
1.一看企业营业执照、金融牌照,看经营活动是否超出企业登记范围,是否取得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二看宣传内容,看是否有零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不实宣传。三看经营项目,看是否有实体经营项目,项目是否真实、获取利润方式是否合理。
2.一不眼馋高息诱饵,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甚至是投资骗局。二不迷信宣传噱头,企业的光鲜形象,老板的“实力”、头衔,都有可能是忽悠、迷惑群众的障眼法、遮天幕。三不轻信熟人介绍,非法集资大都借助人拉人的传销手段,熟人介绍也要长心眼儿、不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