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当阳市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远离非法集资,珍惜一生血汗
——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

2022-01-17 16:46
来源: 本院
    浏览: 624

市民朋友们:

    你们好!

    春节临近,又到了一家团圆的幸福时刻,在此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近年来,一些个人和商家打着各类投资理财的幌子,通过编造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固定收益,引诱社会公众参与非法集资。非法集资严重破坏金融市场秩序,也使参与非法集资的当事人遭受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严重影响家庭和睦幸福。

为有效遏制非法集资,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不受损害,我们呼吁全市人民保持高度警惕,在投资理财前一定要认真甄别理财产品和投资项目,弄清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防止上当受骗。

非法集资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非法性:凡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依法许可,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行为,均为非法。二是利诱性:非法集资一般承诺高额保底收益、无风险,正规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均不承诺保本保收益。三是社会性:向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非法集资最常见的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以投资理财为名非法吸收资金。包括通过编造虚假项目或资质,引导社会公众投资实体经济、贵金属、虚拟货币、股权、债权、期货等。二是以消费返利为名非法吸收资金。宣称“购物返本”、“消费等于赚钱”等,发展会员,预付消费、充值、交加盟费等。三是以募集基金为名非法吸收资金。包括未经证监部门备案开展私募基金行为,或已经证监部门备案,但面向非合格投资者(金融资产规模达不到法定要求的单位、个人)开展私募基金行为。四是以民间借贷为名非法吸收资金。以远高于银行的利息向社会公众借款。

非法集资的手段和花样层出不穷,但广大市民在投资前做到以下四个“凡是”就可避免误入非法集资的陷阱。凡是没有金融监管部门许可的绝不投资。也就是说即便企业有营业执照,但未经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管理局许可的投资理财项目坚决不投。凡是承诺高回报、无风险的绝不投资。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强调:收益永远和风险呈正比,承诺低风险高收益就是诈骗。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准备损失全部本金。凡是面向社会公众吸纳资金的绝不投资。就是没有限制条件,什么人都可以来投资的那绝对是陷阱。凡是通过企业账户以外的方式转款收费的绝不投资。就是通过个人账户、第三方支付转款和POS机、现金收费的,很可能是骗子,因为犯罪分子好“洗钱”和逃避部门监管。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参与非法集资,法律不保护、政府不买单、投资参与人自行承担后果。为此,广大市民朋友在投资理财前一定要擦亮双眼,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广大市民朋友们在防范非法集资等金融诈骗方面如有疑问和困惑,可拨打相关部门电话进行咨询核实或者举报。市公安局3229110,市场监管局328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