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半年的积蓄买了门票一对……”,在如今演唱会热潮的环境下,许多“真爱粉”为了与偶像奔赴“青春之约”,未通过官方渠道购买到门票,转而委托“黄牛”花高价购买黄牛票去现场赴约。但“黄牛”真的靠谱吗?近日,当阳法院立案庭调解了一起因购买演唱会门票而引发的合同纠纷,有效挽回了购票者的损失。
案情回顾:作为资深歌迷的陈女士长期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上结交各地歌迷网友,在得知偶像2023年将要在北京开展巡回演唱会的首场演出后,与网友歌迷张某取得联系。张某告知其有内部渠道可以购票,陈女士非常心动,当即向张某代购门票2张,并于当天向其转账400元定金。临近演唱会时张某再次告知陈女士已经把票拿到手了,需要将尾款结清,陈女士遂向其转账1600元。然而,一直到演唱会结束,门票仍然没有“影儿”……陈女士这才醒悟过来,自己遇到了“假黄牛”,门票没有拿到不说,钱还打了“水漂”,多次向张某催要无果后,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调解:在陈女士提交诉状后,法官为节约当事人诉讼成本多次通过微信和电话与双方当事人耐心调解,可又气又怒的陈女士称不仅要让对方返还门票钱,还要承担因未能及时出票导致不能观看演唱会的损失、预订宾馆等一切费用,二人僵持不下。法官带入粉丝的视角,在充分理解陈女士愤怒心情的基础上从法、情、理等多方面释法析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陈女士同意仅要求退还自己的门票费用。
法官提醒:各类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强实名制购票入场,因此“一票难求”、“高价黄牛票”的现象频频登上热搜,许多消费者仍然抱有侥幸心理,冒着被“收割”的风险向黄牛购买“高价代购票”,这种黄牛票的存在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还存在钱、票两空的风险。粉丝们在购票时务必高度警惕,认准官方购票渠道,若发生遭遇“假黄牛”情形,应保存好对方身份信息、聊天记录、转账记录、平台交易信息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