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8月的一天,一场充满温情的巡回法庭在河溶镇建国村委会里展开。年过八旬的原告贺奶奶与相差二十岁的被告邵奶奶在巡回法庭的温情调解下,最终化为每月一定数额的还款承诺,和两位老人紧握的双手。

2024年,邵奶奶因其子经营店铺周转资金不足,便向老朋友贺奶奶借款5万元,并出具借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邵奶奶因身体原因行动不便,且家境困难,一直未能偿还这笔债务。贺奶奶年事已高,这笔钱对她来说也是意义重大,无奈之下,她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
考虑到双方年迈、行动不便,两河法庭将审判庭“搬到”建国村委会,以减轻她们奔波之苦。庭审过程中,承办法官耐心听取了双方的陈述和诉求,贺奶奶表示,自己年事已高,这笔钱对她来说非常重要,她希望邵奶奶能够尽快偿还,而邵奶奶则面露难色,带着无奈和愧疚表示并非她不想还钱,而是实在无力一次性还清,并且现在她体弱多病,无劳动能力,5万元对她负担太重。
在充分了解双方的情况后,法官开始进行调解。她向双方解释了相关法律规定,同时也考虑到邵奶奶实际困难。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沟通,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邵奶奶承诺每月偿还一定数额给贺奶奶,直至还清全部欠款。这一调解结果得到了双方的认可,贺奶奶表示,虽然还款期限有点长,但至少看到了希望;邵奶奶则感激法官的理解与帮助,表示会尽己所能按约履行还款义务。
一纸判决易写,一世心结难解。这场充满温情的巡回审判如同一缕阳光,穿透两位老人心中的阴霾,两位老朋友紧握的双手织就了基层法庭最动人的画面——法律在此刻不仅仅是定分止争的标尺,更是修复人心的良药。